村集体收入3年增7倍看威海临港区草庙子镇蒋家庄村的致富变迁路

2024年1月14日 by 没有评论

近3年来,蒋家庄村在镇上“露脸”的事越来越多。这个几年前村民人心涣散的“矛盾复杂村”,如今获得“威海市文明村”“威海市民主法治示范村”等荣誉称号,村集体收入也从3万元增至20多万元。

眼下,行走在蒋家庄村,听村民讲家里的喜事,讲创业的故事,让人振奋。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,蒋家庄村的新故事正不断续写。

那天,在村委会,49名党员、31名村民代表的目光,齐刷刷地看着刚刚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刘翊。

蒋家庄村全村360户,共1180人,村子大,管理难度自然也大。前几任村干部打怵管理难,相继退出村“两委”班子。

回村前,刘翊在外做了10多年生意,靠白手起家,创立了一家规模不小的木工机械加工厂。因此,他的身上有着企业家普遍具备的特点——雷厉风行、敢想敢拼。正是有这样的性格,在当选的第一天,刘翊才敢于当众“揭短”:村情不稳定,是因为村班子不团结、内耗严重,战斗力、凝聚力不强。“只要党组织有力,工作肯定能抓上去。我们要自我革命,补上这几十年来发展的短板。”刘翊说。

突破点,放在了“透明村居”建设上。这项工作由临港区纪工委监工委牵头,各镇党委具体推动落实,通过建设一个“阳光在线”监督平台、组建一个“阳光廉情”工作站、定期召开一场“阳光问廉”质询会、推行一项村居干部涉权事项“阳光清单”管理制度等“四个阳光”监督模式,推动村居组织和村级干部“说透明话、做透明人、办透明事、当透明体”,进而打造“透明村居”。

此后,村里花的钱,都会列明支出放在“阳光在线”监督平台,对于工程发包等村级“三重一大”事项,不仅严格走民主议事程序,还按照涉权事项“阳光清单”管理制度要求,张贴在村务公开栏,一分一毫怎么花的,用在哪儿了,村民在这儿都看得明明白白。

账目明白,村民的心里就踏实透亮。慢慢地,大家有啥大事小情,都愿意跟“两委”班子说道说道。

一个风电项目卡在了蒋家庄村,项目方和村民无法达成一致,导致项目无法推进。

为此,刘翊积极与项目方沟通,为村民争取最大政策支持,同时,主动做村民的工作。白天时间不方便,就等晚上,一坐就到半夜;把政策一词一句地讲给村民听,一天讲不完,就用十天;一次协调不成功,第二次、第三次接着来……一个月后,所有涉及到的村民全部达成协议。项目开始进场施工。

新的村“两委”班子成立一年后,村党支部就变成了五星党支部。近3年来,每一次村民给“两委”班子的民主测评都超90分。

蒋家庄村有2000多亩苹果树,进果园的山路不平且狭窄,赶上下雨泥泞不堪。收获苹果的时候,只能用小车推,甚至背扛肩挑。对果农们来说,累不算什么,最怕的是把果磕了、碰了。拉苹果时特别揪心,好好的苹果“咯噔”一颠,就成残次品了。

新的村“两委”班子成立后,刘翊带着村干部勘探地形、丈量面积、保障水电、联系施工。资金缺了,他争取镇上支持一块、村里支出部分,再靠自身人际关系,筹得10多万元捐助款;施工机械少了,他联系朋友借来挖掘机等专业机械。

修路期间,村“两委”干部早上6时出门,晚上11时回家,吃饭常常是囫囵啃张饼对付一下。嗓子哑了,脚起了泡,人却很精神,刘翊说:“蒋家庄党员,不讲虚的,就要争当榜样,就是敢啃硬骨头。”

山路通了,干部群众的“连心路”也通了。蒋家庄村的人心齐了、精气神回来了,重塑乡村面貌的事一件接一件:

整合村里撂荒地,建起3个蔬菜大棚,种下平菇、油菜、小白菜、茼蒿等多种蔬菜,继而将它们以“盲盒”形式推向市场,不仅销量破千,更是好评如潮;

因地制宜引进药材、烟薯25、香菇等种养项目,当年村集体收入就增加3万元;

村里投入40余万元整修村内河道、硬化破损路面,河道两岸栽上树木花草,尘土飞扬的村子变得四季常绿……

前不久,刚刚外出“取经”归来的刘翊又和村“两委”成员动工了新项目。在原有的淡水养殖池塘两侧种植樱桃、板栗、油桃等树种,流转50亩土地引进食用菌种植农场,打造一个“好看、好吃、好玩、好住、好学”的垂钓养殖研学基地。

在村“两委”的憧憬中,明年的蒋家庄村夏采樱桃油桃,秋收苹果板栗,奔着这片绿水青山而来的游客,将为村子带来新的进账。

如今,蒋家庄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中,60后、70后、80后都有,老中青各展所长,致富能手带头干,村子发展不停步。近3年来,村子打一个翻身仗,村集体收入从3万元增至20多万元,比之前增长了7倍多。

每天快到饭点,蒋家庄村幸福食堂就人头攒动,陆陆续续有老人前来,他们排队、打饭,和老伙计们一一打招呼。

一碗红枣银耳汤,一份土豆烧鸡块,再加上豆腐、青菜和米饭,这样一份午餐,村里85岁以上的47位老人全部免费。老人们都说,“饭菜每天有变化,顿顿不重样!幸福食堂真是暖到我们的心窝里了。”

同样的温。

Leave a Comment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